《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中明确提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广大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要高度重视青年学生的理论武装工作,加强教材编写和师资队伍建设,推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2003年6月26日,北京刚刚被世界卫生组织“双解除”不久,来自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著名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和高校“两课”教师代表们便应教育部之邀,急匆匆地赶到北京,参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学生读本》最后的修改审定工作。教育部此前已明确要求,该教材今年秋季开学将投入使用。
这只是教育部在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中,全面部署、周密安排、努力工作、精益求精的一个缩影。
近两年来,教育部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根据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的实际,扎扎实实地推动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深入开展。
教材要体现时代特色
“进教材”,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中最基础性的工作,也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实际上,从2001年江泽民同志发表“七一”重要讲话起,特别是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之后,教育部一直把扎实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作为一项首要的政治任务来抓。
加强教材建设,始终是教育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重点。
“进教材”的第一步,是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有机地渗透在原有的“两课”教材中。2002年12月,教育部组织高校相关学科专家及时研究制定了《“两课”贯彻十六大精神教学指导》,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7门课程中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有机渗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提出了教学指导性意见。
“进教材”的第二步,是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两课”教学基本要求进行全面修订。教育部社政司组织学科专家,在认真总结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两课”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两课”教师对教学基本要求的使用意见和建议,注意吸收思想理论教育教学和研究领域的新成果,对“两课”教学基本要求进行全面修订。2003年2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全面修订后的《普通高等学校“两课”教学基本要求》,并将它作为“两课”教材新一轮编写、修订的基本规范。
“进教材”的第三步,是组织编写《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示范教材。根据中央的有关部署和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需要,教育部决定将“邓小平理论概论”课调整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并要求高校从今年秋季开学起普遍开设。同时,教育部积极支持、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进行单独开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试点。目前,教育部正在组织有关专家,以中央印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精神为蓝本,对编写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两本教材做出版前的最后审稿工作。
据了解,为了让大学生们系统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系统把握其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以及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贯通,教育部还将在已编写、出版的《十六大精神重点难点问题解析》、《“两课”教育教学中重点难点问题解析》的基础上,编写、出版《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点难点问题解析》。为了突出重点、区分层次、体现特色,教育部组织专家编写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学生读本》也在紧张审读、出版之中。
师资建设是“三进”的关键
搞好“两课”教师的培训,提高“两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是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关键。
可以说,对“两课”教师的培训和培养,一直是教育部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重点。特别是从今年开始,教育部和各高校采取各种形式,加大了对“两课”教师的培训力度。
一种形式是请著名专家学者“解读”。1月8日至12日,教育部直属高校、“211工程”学校、教育部直属高校对口支援的西部地区高校的“两课”骨干教师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负责人150余人,在京参加了“全国高校‘两课’骨干教师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培训班”。这次培训班邀请了中央宣讲团成员傅杰、邵华泽、张国祥、许志功、林兆木,以及中组部部务委员欧阳淞、北京大学教授吴树青、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李捷等8位专家,分8个专题对党的十六大报告进行了解读。这样高层次的培训,不仅对“两课”骨干教师全面、准确、系统地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非常必要,也为基层培训“两课”教师起到了很好的示范、辐射作用。此后不久,省(区、市)教育部门相继对本地区高校的“两课”教研室主任进行了集中培训。
另一种形式是为“两课”教师补充“教学资源”。2月14日至18日,教育部邀请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在京对直属院校的75名“形势与政策”课骨干教师进行了培训。这次培训的内容涉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三农”问题、高新技术发展、国际形势等诸多方面,参训的“两课”教师普遍反映,这些报告有很强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权威性,为“两课”教育教学提供了优质的资源,也为教师们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等打下了基础。
最直接的一种形式是“两课”教师“集体备课”。3月21日至30日,为了适应今年秋季高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开课需要,教育部对全国440余所普通高校的500余名“两课”骨干教师进行了培训。来自高校和中央党校、中央文献研究室、国防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就“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教学基本要求和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与“两课”教师们展开了深入交流。这种培训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方式,被教师们称为“开课前最好的理论武装”。
开拓“三进”工作新途径
“进学生头脑”,是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最终目标。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育部在搞好教材建设、师资培训,发挥高校“两课”教育教学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同时,还努力开拓“三进”工作的新途径,要高校发挥好学生理论社团的带头作用,把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参加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并利用教育报刊、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媒体,引导大学生进行自觉、能动的自我教育,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内化为大学生的精神支柱。
大学生理论社团是这种“新途径”的主要阵地之一。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建立了以学习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理论社团。北方交通大学学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成立于2000年12月,是全国高校此类学生理论社团的先锋。该社团成立两年多来成果丰硕,至今已出版《“三个代表”思想论文集》、《“三个代表”社会实践论文集》、《公民道德建设论文集》等数种刊物,并荣获“北京市大学生优秀理论社团”等称号。
组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把学习理论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高校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学生头脑”的另一重要形式。北京大学2001年暑期有20余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服务团,深入到广东、湖南等20个省的农村,积极主动地为推动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服务。成立于2001年7月的重庆大学大学生“三下乡”与“三个代表”研究会,当年暑假就参与了学校组织的15支“三个代表”宣讲实践团,分赴西南5省市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宣讲实践活动。随着今年暑假的临近,教育部日前又发出通知,要求各高校组织灵活多样的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把学习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今年活动的主要内容。
教育部还要求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等教育新闻媒体,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传教育。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闭幕后,中国教育报就开辟专栏系统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至今已邀请4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和高校领导撰写专题文章。中国教育报和中国教育电视台,还对各高校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典型做法和经验进行了及时、深入的报道。各高校还利用网络媒体,或建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专题网站、网页,或在校园网上建立与相关理论网站的链接,积极向大学生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除了“两课”教育教学外,各高校还积极举办了各种类型的主题教育活动,在校园中努力营造浓郁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氛围。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仅上海市高校就举办了大学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题学习活动1500余次,研讨会200多场,报告会160多次,演讲会200多场。
“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不仅是当前教育战线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现实需要,也是加强高校‘两课’建设的内在要求。”“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校应走在全国前列。”目前,教育部正在组织高校“两课”教育教学调研工作,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研究制定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为核心内容的“两课”建设方案。
我们相信,随着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兴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将更加扎实稳健,当代大学生将更加自觉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自己的成长道路,努力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中国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维护者,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