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
打盗热线:
010-82086060
010-58581897
打盗邮箱:
dd@pub.hep.cn
咨询热线:
800-8100598
400-8100598

购书电话:
010-58581100

读者之家:
010-58581100

读者服务部邮箱:
gjdzfwb@pub.hep.cn

网管邮箱:
webma@pub.hep.cn

独立学院发展的模式与体制创新
高等教育出版社编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728134347]

独立学院发展的模式与体制创新

胡瑞文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研究员)

(2007—3—16)

    一、 我国教育的最新进展和未来15年展望


    1998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只有600多万,现已发展到2300万。其中普通本、专科生大概1560万,网络学院将近200万,两项相加1750万左右,研究生规模100万,成人高校以及网络学院里的成人部分大概500万。2005年本科在校生约900多万,专科700多万,一共1700万。


    下面简要介绍独立学院以及民办高校的情况。


    目前,独立学院是107万人,90万本科生,独立学院超过万人规模的有10所,最大规模18000多人——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学院。在10所万人规模的学院当中,武汉有3所。此外,5000—10000人的有60所,其余是5000人以下的。这是截止2006年10月的数据统计。


    从独立学院的校舍面积来看,去年是2700万平方米,今年已增加到3200万平方米,包括租用的校舍和没有产权的在内,去年比前年增加500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现在是54亿元,前年是49亿元,比前年增加5亿。


    我国现有的普通民办高校,万人以上21所,2万人以上的有近10所,因为这些学校起步较早,1992年就开始陆续兴办。5000—10000人的有36所。民办高校在校生97.4万人,其中本科生7万人,90万大专生。校舍面积现有3600万平方米,独立学院是3200万平方米;民办高校的教学仪器设备总值接近56亿元,比独立学院稍多一些。可以说,现在普通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基本上并驾齐驱,但在办学结构和教学层次上,独立学院可以直接招本科生,学生录取分数以及学制上都比民办高校具有一些优势,且这几年发展速度相当快。


    独立学院校舍面积在20万平方米以上的有26所,其中40万平方米以上的1所,其他都在20万平方米以下。民办高校20万平方米以上的有46所,40万平方米以上的有13所。从硬件条件来说,民办高校比独立学院的规模大得多,因为其历史较长,大概已有30所左右是本科了,而且每年还会审批一些。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是2300万人,“十一五”规划高校的在校生规模要达到3000万人。这3000万人是这样规划的,1900万普通本、专科生,如果加上网络学院210万人以及140—150万研究生,一共是2250万,此外还有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约计600万左右和其他学历教育,共计大约750万。这就是目前“十一五”规划基本设定的目标。至于长远目标,现在只能是构想,因为五年规划要逐年去做,长远设想到2020年达到4000万人规模,普通本、专科生、研究生可能要达到3000万左右。当然这样的长远设想还取决于情况的具体发展。


    2008—2010年是我国18—22岁高等教育学龄人口的高峰期,每年将有2300万—2400万人,2010年如果达到3000万人,那么2012年以后学龄人口可能会大幅度减少,这是由人口变动和发展规律决定的。因此,到时学龄人口大概会降低30%,但即使保持原规模,到2012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仍会达到40—45%。


    从1990年代或从1985年教育体制改革以后的这20年,高等教育经历了一个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的过程。198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只有3%,到1990年达到5%,1998年7%,到2002年达到15%。在这一转型过程中,高等学校的办学体制、办学形式逐渐呈现多样化。无论民办高校还是独立学院,都是在这种形势下诞生的。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国家的教育经费很有限,政府财政承担不了过多的公办大学,甚至支撑现有的公办大学都有困难。去年,公办大学政府拨款的教育经费大概只占总成本的43%。如果不是这些民办高校、独立学院的建立,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就会比现在低两个百分点,这就意味着有300多万人不能进入高校学习。就我国而言,人均自然资源非常之少,我们的资本资源、技术资源也非常少,我国唯一具有的优势就是人力资源,而人力资源必须经过教育才能转化为人力资本。只有将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才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唯一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这方资源对于我国的持续、快速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科技进步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但科技进步离不开人才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因此,高等教育的发展关乎国家、民族乃至每个百姓家庭和个人。1982年,我国在业劳动者中间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400万人,1990年突破1000万,2000年突破3000多万,现在已经突破了5500万。23年的时间我国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才增长了十三四倍,可以说比我国经济GDP可比价格的增长速度还要快一点。


    正是这样的一个人力资源状况,使得我国的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行各业得以飞速发展。没有这批人才,不可能有我们的今天。世界各大跨国公司为何争相到中国投资,因为中国有一个巨大的市场,但更重要的是中国有着“质优价廉”的人才资源。同样是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我国的工资标准只有发达国家的八分之一到十分之一。我国初中以上劳动者的工资也只有发达国家的八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同样的品牌,在我国生产制造,其成本一般要低20—25%,这就使得我国具有了性价比的比较优势。中国现在是全世界最大的计算机和手提电话生产国。印度的软件输出强于我国,但是信息技术、通讯的硬件产品我国高于印度好多倍。我国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过去只有1亿,现在青年农民已经达到3亿,这部分熟练劳动者成了制造业大国的劳动主力军,没有这样的劳力主力军,我们劳动密集型产业也不可能发展到今天的程度,教育对国家的社会发展功不可没。最近对教育负面批评比较多。但教育绝不是失败的,我们的教育也绝不是第一大腐败部门,我们收的费用中的70%、80%是用于学校发展的。“十五”期间我们测算过,教育基本建设、校舍建设大概用7000多亿,其中从发改委、财政部门投的不到20%,70%是我们校长背债的,是董事长背债的,相当一大部分是通过学费转化的,我们要注意节约花钱,注意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负担。要帮助贫困学生克服困难。


    现在有些媒体记者或者专家,他们没有权威的统计数据,有些话说的是不对的。讲教育公平,现在高等教育比过去公平多了。说两点:第一,农民的孩子在改革开放初期每年只有不到10万人能够进大学学习,但是从2004、2005年开始,我们农民孩子入学人数达到了250万左右,比过去增加了25倍以上,而且农民孩子入大学人数第一次超过了城市加城镇孩子入学的人数,这说明教育机会比过去公平得多了。第二,过去确实有很多农民孩子读大学不要钱,还管饭,但那时候只有千分之二、千分之三农民孩子能读大学,现在农民孩子有接近20%孩子能读大学了,他要付三分之一、一半甚至70%成本,他们享受了一部分国家的财政补贴,但是还要自己付出成本,包括我们部长,有的部长也跟教育部长说,你们教育怎么搞的,我那时候不是免费就读不了大学,我今天就成不了部长,他不讲他是佼佼者、幸运者,现在是大众化了,把补贴摊薄了,包括有些部长对我们高等教育收费都不理解,不晓得高等教育大众化就是让更多人享受入学机会,享受财政的补贴。享受了补贴,将来要得到更多的回报,你就要付出自己应该付的成本。根据调查,高等教育的回报率比中等教育高,所以人家挤着要读大学。根据最近权威机构的调查,大概小学读到初中每增加一年收入增加7%,高中或职业教育大概要增加8—9%,到大专,大概每年要增加11%,而本科毕业的要比高中毕业的高70%几。新华社采访一个农村小学生,家里非常苦,吃饭菜都没有,也没有像样的衣服,问他为什么读书?他说知识能够改变命运,为此,所有家庭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过去只要有书读就行了,现在现代化了,这就要多读书,高等教育急剧膨胀,老百姓出钱读书也愿意,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的强烈愿望、社会的强烈需求促进了民办教育的发展。


    二、高等学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老百姓现在不满足于上专科了,80—90%都希望能够读本科,但是本科招生数只有一半,因此,独立学院和民办学校相对就取得了一个优势。大家知道这两年每年我们发的录取通知书中间有70万是不报到的,大部分是专科。一是想读本科,当然也有少数是想读名牌大学,所以每年复考的学生大概有100万左右,放弃掉的前年60几万,去年大概70几万拿录取通知书之后不来了。说明什么呢?现在我们高等教育正在由卖方市场变成买方市场,特别是大专,但是过若干年以后,本科也可能成为买方市场,学生要挑学校能不能给我比较好的教育服务,比较好的质量,然后使得我在就业市场上有竞争力;如果不行,对不起,你发本科文凭我也不来,我宁可再读一年。因此,大家要有危机感。


    刚刚秘书长讲了高等学院财务状况,按学费来算,55%是用于教学的,用于为学生服务的,45%用于造房子基建还债的,中间教师成本大概占22%、23%,设备成本大概30%多,教学成本中间,教学管理成本只用了学费的55%,其他用于资本性投入了,真正用于添图书、用于实验、用于上网的费用恐怕比较少。因此我建议,我们在座各位董事长、院长把你们学校的财务做点分析,你们给董事会汇报,说如果这样低下去,将来学校前途堪忧,成本太低意味着低质量。


    我分析下来,我赞成平均数,独立学院大概是40—45%,独立学院在成本结构上和民办学校相比处于劣势,两块抽掉了:一块高等学校抽掉一部分管理费,有的学校抽30%、35%,实际上是抽掉对学生的服务,再加上投资者,他要还本付息,又想规模搞得很大,所以基建规模不能太大,要考虑战略投资者有没有负担。你们不要多去鼓励你们董事会拼命造校舍,要一步步来,要量力而行,不然就会牺牲教育质量。


    公立学校什么情况呢?本科平均教学成本大概17000元左右,基建不算,独立学院成本平均收入是10000元,10000元用于教学成本,如果50%的话就是5000元,5000元怎么和公立大学17000竞争,将来有100所民办高校我们就够呛了,他收了10000,7000元用于教学投入,而我们多两个需要提成的,我觉得我们具有非常大的挑战。我们老牌大学支持办独立学院,首先是为了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满足老百姓入学需求,这肯定是第一位的;第二有他自身的动机,为什么有的学校积极性非常高?因为这可以弥补他办学资金的不足,或者有助于改善情况。我手头起码有20所左右的独立学院恐怕是“校中校”,他们支付的教学经费和人员工资只占20%,甚至只占十几,当然也有好的,像浙江的城市学院,学费总收入一亿七千万,但是成本支出一亿三千万,好的例子也不少,但是分化太大了。很多老牌大学不能成为抽水机,把水都抽干了,稻子长不好,独立学院要有长远发展观点,投资者、董事长你想长期办下去,危险就在眼前,就像VCD、DVD很火,后来大家都上,一下子关掉很多。


    独立学院得有一个长远的战略规划,怎么解决办学条件的改善、怎么解决保证必要质量、有竞争性质量的成本,我觉得这个挑战非常大,因此这里面也就是一个问题:完善体制机制问题。我们必须真正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董事会不是董事长一个人说了算的,而是集体决策的,董事会的构成应该有多方面代表,有投资者代表,还应该有老大学的代表,还应该有教职工推选出来的代表,还应该有代表社会的独立董事,独立董事按照《公司法》对公众负责,像上市公司一样,他对重大问题有否决权,但是没有决定权;如果独立学院不同意,这件事你就不能办。先要保证教学的运行,精打细算的前提下先要保障预算要够,老大学要少抽一点,还本付息也可以推迟一点,第一是付息,第二老大学管理费,但这里面必须经过董事会决策,否则会使得院长非常为难。院长第一条要接受董事会领导,但是董事会领导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必须首先对学生负责,或者企业必须对顾客负责,“顾客是上帝”,董事长不是上帝,但是你要接受董事会领导,重大问题要经过董事会讨论,董事长主持董事会,如果投资者在董事会的构架、董事会的人员构成上要求三分之二表决权,我觉得这个问题值得研究,重大问题应该三分之二通过。我赞成有回报,但是回报要在保证质量前提下的。我建议独立学院院长或者董事长要把学校办好的话,要吸引战略投资者,或者吸引新参加的投资者。但是可以承诺给新投资者相当于银行长期贷款的利息。每个学校对你们的资本构成、资产构成做点分析。资产负债率最好要降下来,如果80%都是银行贷款,60%是银行贷款,校长是背不起的,资产负债率最好能够降到30%或者40%以下,否则赶快找投资者,另外要推动大学的认可,大学想的好是可以理解的,觉得这个钱老板赚,为什么我不自己赚,这就是成立校中校的原因,另外缺少激励机制,办学的这些人将来随时都可以给你免掉,学校没有自主权就没有发展的主体利益。独立学院要成立自己的管理团队,成立自己的专职教师队伍,他们对学校的决策要有发言权,可以考虑教职工集资,搞一个职工投资的法人,比如大家都出5万,你愿意出10万也可以,保证比银行利息高一点,这块又是学校的稳定器,因为他也是老板,虽然叫职工持股会,这就叫社会集资,除了银行融资以外,除了引进战略投资者以外,还应该鼓励职工持股,这样有利于增强凝聚力,有利于改变雇佣观点,这是团结教职工的办法,老板、董事长应该想的出来,叫共赢,大家绑在一条船上,没有一个是自己的学校的理念是不行的。


    产权须明晰,这个问题大家可以深入因此,产权不明晰各种利益主体会造成很多纠纷,投资者占多少,老大学占多少,这是原始的,但是真正的东西应该分成几块,本金是不能退出的,本金是不能还的,现在有的还本,那他就不是老板了,银行贷款如果学校还了利息,这里面怎么区分值得研究,作为资本增值,第一增值部分每年要抽掉33%所得税,这33%所得税可以不交,作为学校资产,引进一个学校资产的概念,这是公共资产。还应该有教职工的公益金、公积金,或者叫福利基金,如果这部分再扣掉,老大学无形资产占多少,占整个股权的10%、15%、20%,都应该预先界定好,但是学校要增值,老大学这部分既然收了管理费,应该算独立学院的资产,当然也可以转让,转让也要扣掉每年32%所得税,现在有个问题,两个独立法人,严格说来老大学抽管理费,抽太多要交税,现在有个问题,有人说老大学校长可能也有点把独立学院作为一种企业来对待的态度,在这个问题上也涉及到老大学学生问题,将来学生竞争力不强,那老大学有责任,要说服老大学校长、党委书记有点不容易,老大学和具体第一线负责管理的还有教职工之间不同利益主体、不同职责所形成的一种理念的矛盾。这些问题应该怎么办?这些问题都应该在董事会上讨论,所以董事会制度和产权制度非常重要,产权制度每年要有规范性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报表,而且应该经过产权机构认定产权结构,我们本来尝试着成立一个产权咨询中心,大家有什么需要我们可以帮大家做分析,有时也可以做一点协调,具有中介性质,小的时候做产权界定比较容易,做大了矛盾就多了,很多合伙人开头时候大家很团结,能够共患难,做大了以后,大家吵得不可开交,在没有发展大的时候,把产权界定做好,政府要抓学校的财务审计,允许你增值,也允许你有回报,但是必须规范,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学费一定学校收,不能公司收,怎么找到利益平衡点,这是院长和、董事长所需要研究的问题。


    三、学校如何办出特色


    独立学院一定要拓展新专业,不能光局限于高教司颁布的几百个专业,要有自己的新专业出来,高等学校有自主权。昨天我在上海体育学院,我说你们办管理专业有什么用,你写体育经营管理,人家搞体育俱乐部,搞乒乓俱乐部,搞健身房,这就是叫体育经营管理,比如说长沙民政学院,是转制的,他办的叫殡葬管理,现在本科管理专业一年招生37万,在校生128万,法学专业一年招11万本科,在校生41万,将来分得了吗?因此不能只办传统专业,要办新专业。比如网络维护是过去没有的,张总的精品学习网也是新型的,要在复合型、应用型上下功夫,专业名称思想解放一点。


    我们加独立学院在内的本科院校900多个,现在有法学专业的670几个,有管理学专业的900多个,如果专业名称都一样,培养的课程设置一样,规格也一样,将来撞车了,你怎么能竞争得过老大学。因此,一定要有特色,在“特”字上下功夫。上海有一个“古今”胸罩,它是品牌,非常专了,不叫女装。一定要想办法了解市场上有哪些空间、有哪些职业岗位需要重新设置的,专业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村镇管理。村镇管理本身要懂得农业,要懂得农民的心理,你要懂得乡镇企业,然后还要去实践,这样的话你培养出来的学生人家就欢迎,而且村官收入不错,权利很大,很多问题需要大家动脑筋。


    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抢更多的新的就业空间,抢更多的新的就业岗位,这个岗位是其他老大学不屑一顾的,或者他没发现的。比如我们现在培养小学教育的全科教师,我们将来逐步小班化了,要个性化教育,将来他在一个班上能够教语文、教算术,又能教科学常识,另外音乐、美术、体育也懂一点,这样的老师办公室就在教室里,他要懂很多东西,包括少儿心理,这种全科教师就是现在需要的,而且美国52%是研究生毕业的,而且他三分之一时间到小学实习,这样的教师必须是外向的,要热爱孩子的,各种东西都要教一点。长沙民政学院殡葬专业我在其他会议上也说过,现在他的毕业生抢手,北京八宝山、深圳、广州都抢他的学生,工资4000元、5000元、6000元。


    四、质量和数量问题


    我们从经济动因来说希望扩大规模,但是要注意,能不能保证质量,在质量控制下扩大规模,还有你的专业是不是有特色,是不是有市场需求。没有市场需求,学生找不着工作对你很有意见。我主张你们成立市场调查组,一定要跟行业、企业、部门、机关结合,我们一定要走社会合作搞教学的道路,不能闭门造车,一定要逐步地和老大学的培养目标、课程有区别。要请一部分其他行业退下来的到你们这兼课。教学计划我建议至少应该3+1,3年课堂教学加1年的实习实践,要动手上手快,他们在这些单位实训过程中要取得人家的信任。我们现在一年招的研究生人数比1980年全国招的本专科人数还多,一年招硕士、博士生40万。“四人帮”刚粉碎时一届只招20几万,可以看出来现在研究生可以把本专科岗位都覆盖掉,我们本科独立学院实际上就是培养过去大专、中专对应的岗位,要培养相当一部分“灰领”,即能动脑又能动手,要培养工头、培养业主。


    我给你们说一个例子,比如我看到有些大学毕业生开“速录公司”,搞速记,搞录音整理,小公司,六七个人,但这个是要经过严格培训的,他自己要设计软件程序,大专生、中专生出来以后起码要培训一年,十个人里面成功的只有一两个人,收入有三四千元。上海速记公司1200元底薪,包吃包住,很多公司自己的文书没有专业水平,做不了这项工作,速记员一小时可以记录8000字,两个小时记录下来16000字文稿,最后整理正电子文档,一个小时收200元或者300元,现在这个专业很受欢迎。


    原来在我机构里有一个人员做研究不行,他是社会学专业毕业,后来被解聘了,他和哥哥两个人联合成立一个电梯维修公司,他负责内部管理,哥哥负责外部技术,两个人出10万元,把一个社区所有大楼的电梯全包了,雇十几个中专生还有几个大专生,现在搞得挺好。所以还要培养一批小业主,像台湾、香港有很多自己创业的,但是这个人必须懂得怎么注册,怎么招聘人,怎么租房子,这些知识也需要具备。

留言/评论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